擒拿可分为拿骨(即反关节),拿筋、拿穴,其中拿骨为其核心技术。擒拿的部位可分为:拿指、拿腕、拿肘、拿肩、拿头颈、拿腰、拿膝、拿足踩。其中上肢是擒拿攻击的主要部位。擒拿的用力方法可分为单拿、双拿、组合拿。
太极拳擒拿手主要有陈氏太极拳32路擒拿手,而杨氏太极拳的更是将太极心法与擒拿、点穴等功夫融会贯通。少林武术中很早就有一种叫做"缠丝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和32路小擒拿、以及108路擒拿手。其体系中都包括踢裆撇。
少林大擒拿手:顾名思义,这套大擒拿手乃是套大开大合的擒拿手。招式沉稳,出手凌厉,威猛力大。少林小擒拿手:而这套小擒拿手却是以小巧变化取胜的擒拿手法,招式细巧,变化多端,可在有限的空间内作无穷的变化。龙爪手:。
4.快速 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是电”,“伸手擒拿快打慢”。擒拿 术是应敌防身之术。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能以快制百慢,能在快速中赢得致胜的时间。快这能捕捉战机,攻其不备。快速可以寻求敌人弱点,以。
一、灵猿摘茄。二、猛虎剪尾。三、采和挎蓝。四、翻云覆雨。五、巧拧虎颈。擒拿二十四穴:1. 太阳穴:在眉梢向外约1寸凹处。2. 天突穴:位于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3. 天柱穴:在颈后发际上半寸,旁开1寸3。
在心理上还得不畏惧对手的心理优势这样才能拿得到、擒得住;擒拿术是若干武术专家从各个拳种的击拿技术繁衍来的,是根据人体的各个穴位,骨格的逆向运动使被擒方短时或较长时间失去反抗能力的武技艺,是靠强化练习的一种技法。
一、擒拿技艺之基础——抓筋拿穴,扭挫关节 1.擒拿的方法,首先在于拿制对方的肢体关节,进而才有擒伏的可能。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关节的功能,只可顺动,
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常配合其它技击方法对敌人进行反侧关节、分筋挫骨,使之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如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等。当然,擒拿术也包括解脱法。
中国少林擒拿手,龙爪、虎爪、鹰爪 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五行禽扑23式 意擒拿为主 擒拿关节技是每个中国武术都有的内容,所谓踢、打、摔、拿,只是侧重不同样样都不能缺,但是任何一种擒拿技术都不是直接使用的,对手。
太极拳擒拿手主要有陈氏太极拳32路擒拿手,而杨氏太极拳的更是将太极心法与擒拿、点穴等功夫融会贯通。少林武术中很早就有一种叫做“缠丝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和32路小擒拿、以及108路擒拿手。其体系中都包括踢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