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就练兵交战的兵书来说,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纪效新书》,这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时,抗击倭寇所写的,书中介绍了练兵的事情,主要陈列了练兵的一些条例,比如,练兵一则中,戚继光写了几大条,选兵,严格训练,赏罚分明,遵守军纪等等,内容简。
射法、拳经等;王象乾本则分14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手足篇,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32势图诀等。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比孙子兵法在打仗的时候更实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各国不断兼并斗争极其频繁,因此应运而生了许多高深莫测的兵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孙子兵法》。孙武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处于春秋末期,主要考虑为吴王争夺。
卷前有明王世贞《戚将军纪效新书序》和与《练兵实纪·凡例》大致相同的“教习次第”。这里不仿将其篇目也抄录于下:束伍篇第一、耳目篇第二、手足篇第三、手足篇第四、手足篇马附第五、比较篇第六、营阵篇第七、行营篇第八、野。
这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莫衷一是的一个话题,我们不妨看看最反对花法的实战武术家戚继光是怎么讲的。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英雄、杰出的军事家、实战武术家,他的《纪效新书》等。
戚继光和俞大猷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两位抗倭名将,同时这两位将军也是武术家。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世袭武官出身,从小在习武的氛围中长大,应该都具备一定的武术水平,戚继光在历史上的名气相对更大一些,但是俞大猷的武术水平要比。
张氏短打拳1是一种非常注重实战的古老武术。张氏短打拳,也称绵张短打,绵张拳,明代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最早有记载。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拳派林立,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
由于明代的文武全才之风,使武术家著书立说达到鼎盛,而且图文并茂,保留了珍贵的武学遗产,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据统计,除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外,重要的专著还有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郑。
中国 历史 上大家公认的第一高手是力能扛鼎、勇冠三军、有万夫莫敌之勇的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戚继光在自己的著作《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战场格斗厮杀时常用的招式提炼出来,编辑成三十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