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随著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
20世纪40年代末,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武术也开始了它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进了新的发展时期。从历史的进程看,近代武术与1911年后旧中国的兴亡休戚相关,而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中华武术踏上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这时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使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质量精良,长短形态多样,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
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华新武术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影响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5)11-011-03民国时期,历时三十八年。期间军阀割据、政治动荡、政府变迁、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土洋体育的争论,以及连年战火等,
主要内容是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和攻防技术。特点是: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河北马良创编并推广了中华新武术,中央国术馆也相继成立,并于1928年10月由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这次徒手比赛不分级别、不分流派、不带护具;不准攻击眼、喉、档部,三局两胜,采取双败淘汰制。开始了近代武术。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华民族积弱积贫,社会各界提倡国粹体育的呼声高涨,中国传统的武术为国人重新认识,一些以研究武术和开展武术活动为主旨的新兴社团纷纷建立。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就是维持时间最长,
■武术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时代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优秀民族传统项目。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
中华武术起源发展(二)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还有了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