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被称为国术、武术、国技、把式、功夫。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有:()A.拳勇 B.拳击 C.武艺 D.技击 正确答案:ACD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叫技艺。汉朝时叫武艺,清初的时候叫武术,民国的时候叫国术。
古代叫手博、相扑,近代叫功夫、国术,现代叫武术。
国术 国术:指中国传统武术。也是对武术的尊称,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关于国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就叫国术。
叫偃闭武术,清初时取自借用南朝《文选》。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
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出现武艺一词,明末清初出现武术一词,但是民国时期称为国术。
到了商代被称之为“武舞”。到了春秋时代称之为“武艺”。战国时代被称之为“技击”。到了唐代称之为“手搏”。此时武术已具成形,开始以武举制进行考试选拔官吏,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保唐王”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在古代称为拳勇、技击等。“功夫”一词特指武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例如:《人民日报》(1984.7.31):“也有画中国‘功夫’的,画面上拳击格斗,棍棒相迎,飞脚踢刀,好不热闹。”《深圳特区报》(1986.3.13)。
中国古代有一种武术,招数快速凌厉,威力强劲,实战性极强,这种武术号称“一击致命,无坚不摧”,这种武术叫做“唐手。”唐手乃是日本的至高技击术之一,这种技击术据说传自于中国古武术,它的本名已经难以考证。该武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