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明确称为武术。从“技击”到“武艺”,从“武艺”到“武术”,都离不开攻防格斗本质特征。从古代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技击之术(击刺格斗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战争搏杀,连同骑马、驾车、
至民国时期被称之为“国术”。现在叫“武术”。
武,表面意思即是暴力。武嘛,攻击和防御。术,表面意思是形体,方法,修为。有美的感觉。现在人们把那种攻击和防御的一套动作合称作武术。即可以攻击他人,保护自己,也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修为。正好把两个字的意思都包。
武术的概念是:止戈为武。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
两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讲武、武艺、相扑、拳法。隋唐时期被称为拳捷、试扑。宋、元时期被称为摔跤、打套子。明、清时期被称为白打、使拳、使艺、拳法、把式、对力、对拳。近代被称为国术、武术、国技、把式、功夫。
武术就是军事技术,也就是古代战争技术。所以兵器被称为武器,军事被称为武事,军备也被称为武备。所以,武,本意就是拿起武器奔跑,去战争,去杀伐。所以武术即为杀伐之术。也为战争之术。有人认为武通舞,其实牛头不对。
古代武术都是真正格斗,战国时期,庄子《说剑》就记载;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说明古人在比剑术是真杀的,近代“打擂台”是中国古代比武之武之习俗,即指两人。
武术一词 来源于古人类之间自然搏击打斗方法的演变,由于人类生存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击的技术演变,也就是武术器械 武术的源流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
“国术”是民国时对“中国武术”的简称,至今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用“国术”来称武术。“功夫”一词是近30多年来流行于世界的一个武术名词。它在欧美以至其他洲几乎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但是,严格地说“功夫”一词远远不能。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叫技艺。汉朝时叫武艺,清初的时候叫武术,民国的时候叫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