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杨丽萍正在傣族史诗舞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中扮演“孔雀公主”,她的才华和美貌闻名于云南,但也仅限于此。她需要更大的舞台。后来,高成明成为国内著名舞蹈编导,亦与杨丽萍成为好友。一身素黑衣,一根大独辫,杨丽萍的装扮非常有辨。
2.戛伴光:“戛伴光”就是大家围着鼓转圈跳舞的意思,它是傣族人民中最普及最盛行的集体舞,它不限地点时间,几十人几百人均可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起舞,节日时通宵达旦欢舞不息。舞蹈朴实热情,特点突出,妇女膝部的颤动较均匀,多顺手顺。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孔雀舞,在德宏傣语为“嘎洛永”,在西双版纳傣语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侧。旁一位手:双手手腕蛇回来,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在大腿2侧。后一位手:双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开,手不能离身体太远,手。
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
傣族武术突快突慢,刚柔相济。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有兔子的灵敏,鹰的眼力,风格特独,种类繁多。主要有,拳术类:三坑式、四坑式、五坑式、六坑式、十二坑式、四门拳、美人拳、木桩拳、虎拳、猫拳、打狗拳、
另一位干崖土司刀安仁也组织编写过傣剧《朗画帖》、《龙宫保》、《朗高罕》等剧本。他们为傣族戏曲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干崖土司刀安仁,为引进滇剧之长,促进傣剧的发展,组织移植改编的傣剧代表剧目之一便是《庄子试妻》。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傣族人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
《蛮书》载:“每岁十一月、十二月农牧既毕,兵槽长行文书境内各城邑村谷,各依四军,集人事柁剑甲胄腰刀,悉需犀利,一事阙即有罪”。当时傣族的“没命军”是南诏攻战最得力的部队。应该说武术当时在军事上发挥了十分。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