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电影里的武打镜头都是这样演的。在打斗之前卡一下。立马换替身,换完替身再开始拍。然后后期再剪辑一下。一个完整的武打镜头就出现了。如果飞檐走壁的话,我认为就是绑上一个绳子,好多人带着这根绳子。达到了飞檐。
这要看您与舞台的距离,一般来讲,小型场地用一个70-200F2。8IS镜头,大型场地用一个200-400F4IS镜头,用变焦主要是方便您构图,用大光圈是因为场景较暗,利于您拍摄更清晰的照片。
拍运动会应选带广角的变焦镜头,运动题材摄影基本都会距离拍摄很远,在镜头选择方面尽量使用对焦快焦距长的镜头,搭配连拍速度快的机身最佳,以佳能为例,镜头可以选择70-200。70200可以拍人物,风光,演出,风光,人像,纪实,
长焦头,比如55-200这样子的,等效焦距从80左右到300。同时,最好使用三脚架,并用高ISO,保证快门速度。
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和移镜头。运动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推镜头是指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
单反和微单都可以啊……配上大光圈镜头,就可以用高速快门拍摄,并且具备高画质。另外,镜头的焦距选择,要根据拍摄需求确定。一般来说拍摄运动题材需要长焦镜头。
只有头部的叫做中特写,随着镜头的拉近,背景等其他干扰就会被忽略,观众能看到的就只有演员细腻的表演,也更能感受到人物复杂的内心和情感的变化。整个画面中只有眼睛的画面叫做极近特写,也就是常说的局部特写;当然。
那种东西更倾向于杂技或是武术表演,一般人是做不来的。电影当中的一系列武打动作很少有运用一个长镜头拍下来的,除非是早期香港武侠片和一部分邵氏的片子,但是片中的动作也更倾向于武术套路,也就是说是具有一定程式化的。
为了捕捉精彩的瞬间必须高速快门,因此高感要开高,然后是大光圈也是一定要的,这些是为了保证高速快门的时候保证曝光良好,因此如果可能,机器升级全副吧,镜头其实70 200vr f2.8吧,如果没钱就小钢炮80 200f2.8 。
但是最后的决定还是要武术指导来做出,采用哪种拍法不用哪种拍法。因为,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是投入的,如果只听演员的可能会把场面拍得太片面,或者张力没那么强。武术指导是幕后的,置身事外的,看东西能理性些,所以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