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国民时期被称为“国术”。“国术”一词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不过“国术”跟“武术”的意思还是有所区别的,“国术”是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旨在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国术”注重'“术德并重、内外兼修”,
武术又名武功,是旧有的一直存在名称,而国术则是当时政府为振奋民心而提出的!
隋唐时期被称为拳捷、试扑。宋、元时期被称为摔跤、打套子。明、清时期被称为白打、使拳、使艺、拳法、把式、对力、对拳。近代被称为国术、武术、国技、把式、功夫。
只可小范围的练功。后来外敌入侵,为了保家卫国,才掀起了大范围的武术运动,孙中山先生是积极的倡导者。后来把武术称为国术。当时国术馆是以形意拳为主导拳术,天津国术馆的馆长薛颠是尚云祥的师兄弟,也为形意拳大家。
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中风,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他的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身体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于是更加笃定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并向中央申请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1927年,时局突变,
武,止戈为武。国术,中国武术,个人延衍强盛,国家繁荣安定之术。国术:指中国传统武术。也是对武术的尊称,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关于国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就叫国术。国术:1927年,国民政法委员。
也是我们的国术,再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很多方面的东西要理顺,文化是一个方面,包括文字在内的规范等等,比如中国画的正式命名,也商讨和争论了许久,最后周总理国务院最终拍板为“中国画”。国术为中国武术最为恰当。
国术确实是武术! 但你所说的那种武术就是影视上的表演类的!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当然也不是像武林大会 或者武林风那种类泰拳摔交类的.我父亲是练少北的.所以我对武术也是略知一二. 对于最高境界 我想现代人基本是没。
2. 国术: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首次出现「国术」二字,后台湾沿用之。武术:1949年,大陆为与台湾区隔,所以用「武术」二字。1952年大陆成立中国武术协会,出现「中国武术」四个字。「中国武术」可以是解决两岸名称。
中国传统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传统教育在于言传、身敎。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