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武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惠州文化群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历史上,惠州武术曾影响大半个广东以及港、澳甚至海外。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以及蔡李佛拳、龙形拳、白眉拳这些广东主要的地方拳种中,都与惠州有。
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州市、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在珠三角一些武术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大多追源至惠州东江一带,惠州武术历史上所产生的文化辐射。
在惠州市体委和省体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得到一帮热心的朋友和社会上有识人士大力帮助下,于1988年2月24日,创办了惠州李家拳武术馆,并任馆长,馆址设在城区灯光球场内。同年4月正式开班教学。总共举办了儿童、少年。
东江麒麟舞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惠州文化群彩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历史上,东江麒麟舞曾影响大半个广东以及港、澳甚至海外。近日,在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就有学者提出:广东舞狮分东西两势,西部以醒狮为主,
林家武术馆是龙形拳宗师林合创办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林合,字瑞初(1831~1908),小时酷爱武艺,10岁开始练拳习武,至17岁时已有批实的武功。林合17岁那年,拜福建少林寺的避难和尚黄连矫为师,练拳习武十余。
咏春拳、洪门拳、意拳、劈挂拳、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祁家通背拳、八极拳、燕青拳(迷踪拳)、螳螂拳、卢氏结构、转气心法、李贤康武术学、轨迹拳学、截拳道、谭腿、散手、散打、还有主要流派: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少林、武当、峨眉。
广东汉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火狗等文化活动盛行,民间文化多姿多彩。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惠东的“平海渔歌”名扬神州,龙门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三大民间画之一。
在莫家拳的发展壮大历程中,惠州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是一个关键地区。莫家拳创始人祖籍在伙岗村,伙岗村又是莫家拳的盛行地,历史上“家家习拳术,辈辈出高手”,涌现了一批著名拳师和武进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北纬22°24′~23°57′,东经113°51′ ~115°28′之间。市境东西相距152公里,南北相距128公里。东接汕尾市,南临南海,并与深圳市相连,西南接东莞 。
白眉拳首传者是惠阳人张礼泉。他传给徒弟秦程九、廖绵带等人。张礼泉曾在广州设“大同会武馆”授拳。民国18年(1929年)曾任两广国术馆教师。二三十年代,与林荫堂、林耀桂、黄啸侠、赖成己被誉为“南方五虎将”。较有名。